中亚地区的水资源风险和水危机呈加剧趋势

时间:2022-10-12 首页 >> 新闻动态

充足而可靠的淡水供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目标6.2(SDG6.2)指出:到2030年,应实现人人普遍、公平地获得安全、负担得起的饮用水。同时,SDG6.4也指出:到2030年,要大幅提高所有部门的用水效率,确保可持续的淡水抽取和供应。而这些目标受到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水危机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发生纠纷、冲突乃至战争的诱因之一。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燥,跨境河流众多,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是世界上水危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系统评估中亚五国的水危机进程,并定量识别各国水危机的主导驱动因子,对中亚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基于水压力指数(WSI)、安全饮用水服务和水污染指标,对中亚五国的水资源利用及水危机进程进行了多角度评估,并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人口增长、贫困、城市化和跨境河流管理对水危机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亚地区的水资源风险和水危机呈持续加剧趋势。从水压力指数(WSI)看,乌国和土国处于“极度水压力”状态,塔国属于“高度水压力”,吉国和哈国均为“中度水压力”,除哈国外,其余国家近些年来WSI在持续增加。此外,中亚五国农村可获得安全饮用水服务的人口比例均显著低于城市。哈国、乌国、土国作为中亚地区主要的农业用水大国,自1960年以来年均温和实际蒸散发量显著增加,而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这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危机的影响比气候因素更为显著。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与水危机呈显著正相关(p<0.05),回归系数分别为0.62和1.62。中亚五国人口数量和密度都显著增加,且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贫困,尤其是吉国。同时,各国GDP和城市化率自2000年以来持续上升,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同时,也加剧了水污染。再是,中亚地区是全球跨境河流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跨境河流的管理不当和频繁的水冲突严重制约了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造成中亚水风险加大和水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关成果以“The growing water crisi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it”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论文第一作者为新疆生地所王旋旋博士,该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XDA1903020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U1903208)。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59652622041464.

图1 1997-2016年中亚五国用水量(a)和水压力指数(WSI)变化(b),(c—f)为各国WSI的散点图

图2 中亚五国农村、城市和国民可获得安全管理饮用水的人口比例(%)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