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内陆型干旱区, 也是丝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同时中亚作为北半球重要的粉尘源区,策源于中亚各大荒漠的沙尘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也对丝路经济带的建设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对中亚风蚀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评价,并分析其潜在驱动力的影响,对整个中亚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研究员团队基于遥感云计算平台Google Earth Engie建立了GEE-RWEQ模型,计算得到近20年中亚高时空分辨率潜在土壤风蚀变化,并利用沙尘暴指数(DSI)、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以及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与潜在土壤风蚀(SWEP)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风速是中亚潜在土壤风蚀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素(r = 0.7,p <0.001),受全球风速静止逆转现象的影响,中亚平均潜在土壤风蚀在2011年前后出现显著增加趋势。(2)中亚西南部沙漠受风蚀影响最为显著,尤其以咸海干涸湖盆地区最为强烈(47.29 kg / m2 / y)。(3)春季是中亚风蚀发生最严重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季节,同时由于中亚积雪分布和融雪时间的空间差异性,春季风蚀重心从中亚西南部向中部发生迁移。(4)受咸海水域恢复影响,2011年后咸海干涸湖盆地区的潜在土壤风蚀程度有所减弱(-6.85 kg / m2 / y)。
相关研究成果以“Quantitative Soil Wind Erosion Potential Mapping for Central Asia Using the Google Earth Engine Platform”为题发表于遥感领域权威期刊Remote Sensing上。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4292/12/20/3430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