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科技活动周公众开放日活动

时间:2020-08-30 首页 >> 新闻动态

    为加强科技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突出展示科技创新成就,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凸显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响应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卫生健康委、中国科协号召,8月23-29日,由于新疆处于疫情期间,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科技活动周线上活动。
        实验室精心筹划,共设置六场报告会的16个科普/学术报告(http://www.oede.ac.cn/news_view.asp?id=1979)。实验室主任陈亚宁研究员做专题报告,介绍了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随后,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文研究团队的朱成刚、方功焕副研究员以及张齐飞、王非、张雪琪博士分别作了题为《河湖库连通与博斯腾湖流域生态保护》、《繁殖危机下胡杨的舔犊之情--胡杨的克隆水分整合》、《冰川的形成、变化及冰川水资源利用》、《地理探索之旅》、《塔里木河流域水文水资源》、《不同温升情景下天山山区极端降水的变化》的报告;中亚湖泊环境与地表过程研究团队的阿里木·赛买提、葛拥晓副研究员以及王伟博士分别作了题为《遥感图像分类:机器学习新方法简述与试验应用》、《干旱区湖泊与盐尘暴》、《新疆PM2.5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的报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育研究团队的李小双研究员、汪沐阳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作物驯化与人类生活》和《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探究北山羊的同性聚群现象》的报告;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全球变化研究团队的刘冉、李晨华副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荒漠植物(植被)存亡的生态学意义—没有思维,但有策略!》、《干旱区土壤质量提升中微生物的“斡旋”作用》的报告;中亚增生造山与成矿过程研究团队的程寅益、贾晓亮、杨贺博士分别作了题为《大数据技术为古老的地质学带来的新鲜血液》、《利用锆石来研究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花岗岩类:岩石圈的探针》报告。科技活动周活动使广大民众和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科研活动,初步了解了科研工作的性质和过程,他们也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和意愿。学术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旨在让公众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在互动中探索科学原理。参与线上和观看直播的人数合计达1200余人。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秉承“科技战疫 创新强国”的活动宗旨,开展形式更为多样、受众更为广泛的科研科普活动,让广大民众和学生走进实验室,了解科研过程,增强生态意识,树立远大志向,投身科学研究中,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和智慧。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