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咸海萎缩速率在减缓

时间:2020-07-16 首页 >> 新闻动态

        咸海位于中亚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原为世界第四大湖,中亚地区第一大湖。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域大规模垦荒与水利工程的修建导致地表河流水资源被过度消耗,咸海面积急剧萎缩,由1960年至今萎缩了约90%(6.19万km2)。与此同时,咸海湖底干涸、盐尘暴肆虐、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成为世界著名的“生态灾难区”。作为中亚地区水危机最严峻与水政治最复杂的区域,咸海的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迅速成为国际上众多学者关注研讨的热点。咸海的长期动态变化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而近些年来,咸海的退缩速率有所减缓,其根本原因以及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咸海的影响程度尚未见报道。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基于水文观测、土地利用和CRU气象等数据,采用极点对称模式分解(ESMD)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咸海在过去50多年的演变趋势,解析了咸海退缩减缓的驱动力。
        研究结果表明:(1)咸海水域面积在1960-2004年间,以1087.00 km2/a的速率经历了一个快速萎缩过程,自2005年以来,退缩速率出现明显减缓态势(水体面积减少速率为760.00 km2/a),水体的波动程度也明显减小;与咸海萎缩趋势相反,咸海周边区域的水体面积和数量则表现出增加态势;(2)咸海具有准2.1a、准7.6a和准29.5a的周期性振荡,其中准29.5a为振荡主周期;(3)流域耕地、城镇建设面积与咸海水量的相关性比气温、降水更为显著,总体而言,温度升高造成的冰川积雪加速消融与山区降水的增多导致上游出山口径流增加,而流域取水量自2005年起以7.69×108 m3/a的速率减少,进而使得入咸海径流有所增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咸海退缩减缓。而咸海周边区域水体面积和数量的增加则多由农田退水所致。该项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资助。
        研究成果以“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Aral Sea Basin over the past 50 years”为题发表在Atmospheric Research期刊上。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809520310619?dgcid=author


图1 咸海流域位置


图2 1960-2018年间咸海水体面积变化(a)及体积变化(b)。2000-2018年咸海周边水体面积(c)及Sarygamysh湖面积变化(d)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