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是大陆内部典型的新生代复活造山带,其新生代构造变形的方式、变形量、速度及过程对于认识大陆内部造山带的变形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明尧勒背斜位于南天山前陆冲断带喀什-阿图什褶皱带西部,是第四纪初开始生长并且至今仍在活动的一个滑脱褶皱(陈杰等, 2005)。背斜区出露基岩包括中新世乌恰群砂泥岩(N1w),上更新世阿图什组砂泥岩、砂砾岩(N2a)和早更新世西域组砾岩(Q1x)。古地磁学作为重建地球古板块位置和演化过程与模式的最理想方法之一,在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全球各主要板块构造演化和古地理重建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通过对保存在岩石中的古地球磁场信息的解读,定量地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古板块的位置和运动学过程,进而重建古板块的演化历史与周边块体的碰撞过程。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地质成矿与矿产资源研究室乔庆庆研究员团队,在明尧勒背斜东部第四纪地层开展古地磁取样和测试分析研究,从构造-古地磁角度,定量分析研究区地块的旋转和运动学特征,进而更好地验证在新生代印度/欧亚碰撞下帕米尔-天山地区新生代以来的运动学模式。
研究结果以Neotectonic deformation in the southwestern Tian Shan, western China: evidence from paleomagnetic study of Quaternary sediments from the Mingyaole Anticline为题发表在Tectonics上。
文章链接: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29/2018TC005369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