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陆河流域空间尺度上,上、下游景观空间单元间,存在上游排盐,下游积盐的普遍模式特征。以往多以定点实验或灌区内部单元实验为主所开展的水盐运移研究,很难扩展到灌区间以及上、下游区水盐运移的数量联系。早期实验室荒漠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全球变化团队王玉刚博士等的研究表明,流域不同单元间存在水盐运移间的联系,地形是主要要素,但如何界定这种盐分迁移和聚积区域边界,进而有效的识别不同区域景观中的聚积效应,一直缺乏理论支持。该研究团队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首次提出了识别流域空间盐分迁移与聚积效应的方法,确定了流域空间盐分迁移区域与聚积区域的边界,及其长期土地利用流域盐分迁移区域与聚积区域的位置变化。并且,进一步揭示了不同时空尺度,盐分迁移与聚积区景观积盐的数量特征。研究结果为流域上、下游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盐渍化综合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关成果详见:Yugang Wang, Caiyun Deng, Yan Liu, Ziru Niu, Yan Li. Identifying change in spatial accumulation of soil salinity in an inland river watershed.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621, 17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