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跨境河流水文水资源变化研究动态

时间:2018-05-25 首页 >> 新闻动态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跨境河流最为密集和复杂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跨境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流域经济合作呈现出多元化、一体化和复杂化等特征。如何推进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合作开发,审视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对促进跨境河流经济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亚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关键枢纽地带,日益加剧的水危机使得该区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潜在威胁。跨境河流的水资源分布、利用及开发潜力如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要科学问题。美、英、德、日及欧盟都对中亚跨境河流的水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予以极大关注,跨境河流成为西方大国插手中亚事务的一个重要手段。
        陈亚宁研究员团队以中亚“三河两湖”流域(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及咸海和巴尔喀什湖)为研究靶区,结合对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亚温度、降水变化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亚跨境河流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升温背景下,中亚天山地区的冰川萎缩、积雪覆盖率降低、水储量减少,并引起河流径流峰值提前、汛期径流量增大、水文极端事件加剧等。水土资源空间上的不匹配以及人类对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活动加剧了流域水资源水危机,是引发中亚地区跨境河流水冲突和咸海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
        天山被誉为“中亚水塔”,是中亚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源区,山区降水相对丰富,以冰川、积雪、冻土等形式储存于山上。中亚地区的河流大都发源于山区,山区的冰川积雪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天山地区的冰川、积雪呈退缩趋势,这势必引起当地水资源系统的重大改变。在升温背景下,中亚天山地区的水文波动性和水资源不确定性加大,从而导致中亚地区间、国家间的水事争端和绿洲经济与荒漠生态两大系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中亚跨境河流水危机的最突出表现不是水短缺,而是水管理。这一地区水资源形成区与消耗区交叠,时空分布极为不均,例如,阿姆河跨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四个国家,上游塔吉克斯坦产水量占阿姆河流域的72.8%,但用水量仅为10%;乌兹别克斯坦产水量仅为6%,用水比例却高达50%。对于锡尔河,跨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其中上游吉尔吉斯坦产水量占74.2%,但用水量仅为11.3%,乌兹别克斯坦产水量仅为16.6%,分配得到的用水比例却高达57.7%。水资源在上下游之间的分配不均,使得流域的整体开发和管理更加复杂,代表各国主权和国家利益的需求矛盾直接体现为对流域水资源开发的目标冲突。随着全球变暖、人口猛增以及河流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给中亚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多重压力。
        本项研究获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支持(编号XDA19030204),研究组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宏伟目标,聚焦于跨境河流水资源利用与开发潜力评估,查明和掌握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数量变化,预期回答中亚水资源开发、管理以及水资源外交等相关重大科学问题,为我国确定和优化资源配置、针对性地制定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的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详见:http://dx.doi.org/10.1029/2017JD028184
 


中亚主要跨境河流的分布及径流变化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