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叶面积对干旱区凋落物分解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17-10-27 首页 >> 新闻动态
        凋落物分解在碳和营养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旱区微生物和非生物过程驱动的凋落物分解同时存在,但凋落物性状和凋落物位置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二者之间的平衡知之甚少。通过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阜康站北沙窝)设置旱区曝光、遮阳和沙埋实验处理,采用多物种同质园实验(17个物种),研究发现沙埋和曝光处理较遮阳处理分解更快,分别高于21% 和17%。叶片性状比叶面积(SLA)、凋落物C:N比和木质素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凋落物分解,但解释度依赖于凋落物位置。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除凋落物位置外,SLA、凋落物C和P显著影响分解速率常数k值,其中SLA控制曝光和沙埋条件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通过结合半干旱区的一些研究数据,进一步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结果:SLA控制曝光和沙埋条件下凋落物分解,而SLA并不影响地表遮阳凋落物分解速率。另外,物种间分解速率的差异表现趋同,即随分解时间增加物种间分解速率的差异降低,这意味着植物性状对分解的身后效应(afterlife effect)随时间推移而减弱。
        这些发现表明非生物光解和沙埋介导的微生物分解是解释旱区凋落物分解速率比分解模型预测高的主要原因。同时这些发现也表明SLA在旱区凋落物分解中的双重作用:通过物种间叶片相对表面积的变化而影响非生物因子如UV以及沙埋条件下微生物驱动的凋落物分解。在旱区和湿润生态系统,叶表面性状与化学性状对分解速率有不同的影响,意味着全球碳循环模型中这些区域应该区别对待。
        该研究成果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Ecology,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国方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新疆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助。文章链接: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365-2745.12868/full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