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中国西部极端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

时间:2017-06-28 首页 >> 新闻动态
        极端干旱区降雨量少、气候条件恶劣,导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普遍极低。然而在从荒漠系统过度到农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由于更多人为因素的加入(例如灌溉、施肥和覆膜等),这极大地改变了土壤的微环境,改善了土壤的微生物活性,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SOC的积累,这主要得益于作物根系残留物和分泌物的不断累积,这种累积过程可能大于SOC矿化过程。相比SOC含量已经很高的湿润、半湿润农田区域,极端干旱区SOC的提升过程可能更加明显。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实验室刘学军团队通过和新疆农科院土肥所刘骅老师合作,依托新疆农科院灰漠土长期定位试验基地的田间试验数据,系统研究了几种典型施肥方式下SOC的动态变化和年累积量,发现经20多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灰漠土农田几种施肥处理的SOC仍在稳步升高,尤其有机肥添加处理的SOC增加明显,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说明干旱区农田的SOC增碳潜力不容忽视。其次,化肥配施有机肥或者秸秆,小麦-玉米-棉花的产量显著更高,年际间产量的稳定性也更强,应当是推荐的首选。论文于2017年发表在Journal of Arid Land上,论文连接为:http://jal.xjegi.com; www.springer.com/40333。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