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与海洋振荡关联研究方面获进展

时间:2017-06-09 首页 >> 新闻动态
        IPCC第五次气候报告指出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升温最为明显。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中国西北干旱区,气温增速显著高于全球,而生态环境又极为脆弱,一直是国内外气候、水文和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地区。分析西北干旱区近百年地表气温多尺度变化过程,解析气温变化驱动机制,对干旱区减缓及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团队,以我国西北干旱区为研究靶区,基于高分辨率地表气候变量数据集(CRU TS 3.22)中的气温数据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印度洋偶极子指数(DMI)三个海洋振荡指标,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时滞互相关分析(time lag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方法,解读了1901-2013年期间西北干旱区地表气温的多尺度演进特征,并从多尺度角度探讨了气温变化与AMO、PDO、DMI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901-2013年期间,西北干旱区气温整体上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准2-3和6-7年周期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准14、24、70年周期振荡;在时空尺度上,气温变化显示出由塔里木盆地向北疆和河西地区扩展的现势性;AMO和PDO在年代际尺度上对西北干旱区增温具有正效应,而DMI则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较强的正效应;1990s之前,PDO是研究区气温变化的关键控制因子,之后AMO取代PDO成为主控要素;AMO、PDO、DMI对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的作用是间接的,主要是通过影响高空环流的方式予以实现。
        相关结果以“Multiscale evolution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linkages to ocean oscillations”为题发表在Theor Appl Climatol,2017:doi:10.1007/s00704-016-1752-7
详见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704-016-1752-7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