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干旱区研究大讲堂暨2016年度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时间:2017-03-31 首页 >> 新闻动态

 3月31日,由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以及新疆地理学会、新疆生态学会、新疆土壤学会协办的第六届干旱区研究大讲堂暨2016年度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实验室成员以及来自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以及石河子大学的高校师生和科研院所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党委副书记董云社研究员代表研究所致辞,从三重大产出、党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实验室提出了殷切期望。在会议学术报告部分,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吉力力研究员做了题为“中亚干旱区湖泊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报告,详细生动的讲述了中亚湖泊的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如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盐尘暴等,并指明了未来研究方向。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何新林教授做了题为“节水灌溉条件下干旱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绿洲化演变规律”的报告,何教授及其团队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农业高效输配水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山区水库、防渗渠建设与滴灌对水资源的形成和供需平衡的影响。新疆生地所黄刚博士做了题为“温带荒漠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异的响应研究”的报告,从积雪量、降水脉冲等方面剖析了准葛尔盆地荒漠植物个体、群落和生态系统对降水的响应。新疆生地所马龙博士做了题为“艾比湖流域近现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的报告,指出了湖底沉积物在反演近现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石河子大学孙钦明博士做了题为“南疆防护林网构建的原理与技术”的主题报告,以和田224团枣林为例,综合利用风洞模拟等手段,计算了和田防护林的最佳宽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专家学者与参会人员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
        最后,实验室给葛拥晓、薛杰、付帅、岳平、俞永祥、邓海军、刘蛟、郭浩、刘翔、Felix Ndayisaba同学颁发了2016年度国重室“十佳研究生论文奖”,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踏实工作,为实验室建设和新疆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下载:

版权所有: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Copyright.2022 电话:0991-7823174 E-mail:pantt@ms.xjb.ac.cn
地址: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邮编:830011 新ICP备06001700号-17 新公网安备 65010402001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