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推荐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理解中国、理解“中国与世界”的过去和当下,对于开辟未来愈益重要。本书围绕世界秩序与国际话语的重塑,分别从中美世界秩序观的比较,中国构建文明导向的世界秩序观的必要性,中国开展公共外交的资源、模式与实践,以及在新媒体时代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与战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简介 陈雪飞,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副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外派联合国青年志愿者项目督导专家。主要从事公共外交、跨文化沟通、国际政治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代表作《跨文化交流论》。 目录 第一章  两种例外论、两种普世观与两种世界秩序一、中国例外论、文化普世观与天下-朝贡体系
 二、美国例外论、美国普世观与帝国-霸权体系
 三、两种世界秩序观的两次“遭遇战”
 四、走向文明复兴:中国对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探求
 五、继往以开来
 第二章  中国应建立文明导向的世界秩序观
 一、“利益导向的世界秩序观”的内在困境
 二、重建文明导向的世界秩序观
 三、探寻可普遍化并具有高度正当性的世界秩序观
 第三章  义利之辩与经略周边之道
 一、儒家义利观:仁政德教不战屈兵
 二、法家义利观:教伐有别王霸杂糅
 三、经略周边的儒法义利之辨
 四、古为今用:构筑中国社会主义义利观
 第四章  中国模式的文化折扣
 一、中国模式为何物
 二、中国模式的问题何在
 三、中国模式是否普适
 四、结语
 第五章  公共外交的“外推”与“内引”
 一、“外推”与“内引”:公共外交的两大模式
 二、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内引模式”
 三、朝向内外并重的中国公共外交
 第六章  中国在非形象的公共外交视角
 一、中国在非洲的公共外交处境
 二、非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三、中国在非洲的公共外交战略
 四、结语
 第七章  中国故事与国际话语权
 一、讲中国故事要有受众意识
 二、话语、话语权与话语霸权
 三、文化自信与国际话语权
 第八章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话语权竞争
 一、竞争型公共外交博弈
 二、美俄在华“微博公共外交”的竞争策略
 三、“微博之战”与美俄的外交政策
 四、美俄竞争型公共外交的效果
 第九章  信息时代国际话语的政治修辞
 一、信息时代的政治修辞
 二、自我呈现的修辞战略与策略
 三、美俄的自我呈现修辞竞争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导语 本书讲述在信息时代的国际政治是一场激烈的国家形象竞争,常常体现为各国国际报道的较量,所以话语成了软实力的货币,而修辞则影响着“话语货币”的“兑换率”。一国的国际形象是“自述”与“他述”相互博弈的过程,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争夺国际话语权。对美俄在四类不同情境中采用的修辞策略的比较分析表明,在新媒体环境下,竞争双方需要重视修辞战略,更需要界定自己的身份状态、形象地位,审视对手的责任、行动或结果,进而选择适当的修辞策略,有效地影响对方的形象,实现良好的自我呈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