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推荐 本书以产城融合为研究对象,结合产城融合的时间、空间、产业三个维度,聚焦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完善性、知识外溢效应及区域政策差异等因素对产城融合的作用,厘清不同空间尺度下产城融合实现机制,构建产城融合评价科学指标体系,量化产城融合程度,探索产城融合模式与政策支持体系,实现产、城互融共生。基于不同空间尺度视角,研究了中国产城融合发展机制、评价体系与政策设计,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福利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简介 丛海彬,男,1978年出生,吉林洮南人,管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项,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地理》和Cluster Computing等靠前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 目录 章  总论节  研究问题的展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假设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文献资料
 第二章  理论借鉴与概念框架
 节  新经济地理学
 第二节  城镇化理论
 第三节  系统理论
 第四节  产业集聚理论
 第五节  耦合协调理论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  产城融合发展的历史考察
 节  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
 第二节  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
 第三节  产城融合发展进程的历史考察
 第四章  产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
 节  产城融合与NEG:一个理论框架
 第二节  理论模型的提出
 第三节  理论模型的拓展
 第四节  多重门限的产城融合效应实证检验
 第五章  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节  产城融合评价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节  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三节  产城融合评价模型构建
 第六章  不同空间尺度下中国产城融合评价
 节  中国省域尺度产城融合评价
 第二节  中国市级尺度产城融合评价
 第三节  中国县域尺度产城融合评价
 第四节  产城融合示例——服务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检验
 第七章  中国产城融合影响指标与影响因素研究
 节  中国产城融合影响指标研究
 第二节  中国产城融合影响因素研究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