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容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共享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不断改善民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次,中国共产党坚持共享发展为民、共享发展富民、共享发展聚民、共享发展安民、共享发展育民,丰富了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再次,中国共产党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推进经济、文化、制度建设,节制并利用资本,不断拓宽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最后,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中国社会永续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刘斌,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济南市社科规划项目。以主要成员参与数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及后期资助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多篇。荣获山东省首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共享发展理念是满足民生需要的新发展理念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与时俱进
 第二节  民生需要多样化促进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
 第二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演进
 第一节  1921—1978年:为共享发展奠定条件
 第二节  1978—1992年:对共享发展的新探索
 第三节  1992—2012年:共享发展理念萌芽
 第四节  2012年以来:共享发展理念形成
 第五节  共享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生成机制
 第一节  哲学与科学:共享发展理念是辩证唯物主义指导形成的科学理论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中国古代民生思想的扬弃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共享发展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统一
 第四节  共性与个性:共享发展理念是满足民生需要的中国化发展观
 第五节  冲突与共生:共享发展理念是发展观与民生观的辩证统一
 第六节  借鉴与批判: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批判借鉴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内涵
 第一节  共享发展为民: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民生需要
 第二节  共享发展富民: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要
 第三节  共享发展聚民: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汇聚人力资源的新氛围
 第四节  共享发展安民: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满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心理需要
 第五节  共享发展育民: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形成自觉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第五章  共享发展理念的特点及意义
 第一节  共享发展理念的特点
 第二节  共享发展理念的意义
 第六章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根本保障
 第二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注入动力
 第五节  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为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提供保障
 第六节  利用并节制资本:平衡资本的活跃经济属性与暴力增殖属性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