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是J.M.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话剧。讲述了一个永远不会长大的小男孩彼得·潘的故事。彼得·潘是一个小男孩,他像每一个童年的孩子心目中的自己一样,淘气、勇敢、有些傲气,而且还会飞翔。他住在一个叫做“永无岛”的可爱小岛上。一天晚上,彼得带着善良的温迪,还有她的两个弟弟飞向永无岛,开始了新奇刺激的冒险之旅。他们遇见了美丽的美人鱼小姐、英勇的印第安战士、阴险毒辣的海盗船长霍克……最后彼得和朋友们一起勇敢地与霍克展开了殊死决斗。
J.M.巴里编著的《彼得·潘》是一个小女孩的冒险故事,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孩温蒂被母亲告诫:她将会长大,嫁人。温蒂对此感到很反感,非常迷茫。
就在一个黑暗的夜晚,一个会飞的男孩彼得潘,飞到了他们的窗前,说要教会他们飞翔,带他们去一个充满冒险的地方。于是,温蒂姐弟几人,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永无乡。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只有一个例外。他们很快就知道自己会长大,而温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知道的:两岁的时候,有一天她在花园里玩。她拿着自己摘的一朵花向妈妈跑过去。我想她当时的小模样一定是可爱极了,因为达林夫人把手按在心口,大声地说着:“你要是永远像现在这么大该多好啊!”这就是那天事情的经过。可是从此,温迪就知道了她总有一天会长大。人一过两岁就会知道这些的。两岁是结束的开始。 他们住在14号房子,并且,直到温迪到来以前,她妈妈一直都是那座房子的主要人物。她是个可爱的女士,有浪漫的想法和一张甜甜的、略带嘲讽的小嘴。她那充满浪漫想法的脑子就像从神奇的东方来的小盒子,你打开一个还有一个,不管你打开多少,里面总还有一个等着你打开。而她那甜甜的小嘴的右嘴角旁总明显地挂着一个温迪得不到的吻。 达林先生是这样得到他太太的:在她还是个女孩儿的时候,那些当时还是男孩儿的绅士忽然发现他们一齐爱上了她,于是他们都跑着去她家向她求婚。达林先生却跟他们不一样,他雇了一辆马车,捷足先登,于是他得到了她。尽管他得到了她的一切,他却得不到那最里面的小盒子和她挂在嘴角边的吻。他对这个小盒子一无所知,最后他也适时地放弃了要得到那个吻。温迪觉得拿破仑可能会得到它,不过据我想象,他也许尝试过,结果却是怒气冲冲摔门而去。 达林先生常常向温迪炫耀,说她妈妈不仅爱他,而且还无比尊重他。他就是那种高深莫测的人,非常了解股票和基金。当然,没人能真正懂这些,但他看起来却十分在行,并且说起股票涨跌时头头是道,这足以让每个女人都崇拜他了。 达林太太结婚时,穿了一身雪白的婚纱。刚结婚时,她能把家里的账目记得一丝不苟,她甚至开心得像玩游戏一样,连一个小菜芽都不漏掉。可是渐渐地,整个整个的大菜花都被漏掉了。在她应该结账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没有面孔的小宝宝的画像。她画上了这些,她猜他们就要来了。 第一个来的是温迪,后面是约翰,随后是迈克尔。 温迪出生后的一两个星期,父母不知道能不能养活她,毕竟家里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达林先生对于温迪的到来当然骄傲无比,但他也是个实在的人,他坐在达林太太的床沿,握着她的手一笔一笔地给她算开销。达林太太用央求的眼神看着他。她想冒这个险,但达林先生不这么想。他的做法是用一支笔和一张纸来算账。要是达林太太的意见搅乱了他,他就又得拿起笔重新开始。 “别插嘴。”他会这么央求她,“我这儿有一磅十七先令,办公室有两先令六便士;在办公室我可以不喝咖啡了,算起来能省下差不多十先令吧,这样加起来就是两镑九先令六便士。加上你的十八先令三便士,总共是三镑七先令九便士,加上我存折上的区区五英镑,这么算来总共是八镑七先令九便士——谁在那儿乱动?——八,七,九,七这儿进一位——别说话,亲爱的——还有你借给找上门来的那个人的一英镑——安静点儿,小不点儿——小数点进一位——哦,都怪你捣乱!——我刚刚是不是说九七九来着?是,九七九;问题是,我们靠着这九七九,能撑下来这一年吗?”P1-2
我相信,对于这个纸醉金迷的堕落时代,《彼得·潘》是一部伟大、精炼、令人振奋的珍贵作品。
——马克·吐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