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典型疑难问题适用指导与参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卷)》编著者王然。
本丛书各分册紧密结合各地司法实践,归纳提炼出百余个司法典型疑难问题并作出精准解析,同时附以具有权威性的指导、参考案例对同类案件的案情、诉辩情况、裁判结果、裁判理由等核心要素加以介绍,以帮助读者寻求破解疑难问题的办案思路、标准和尺度。各分册还提供了各类型纠纷全面、准确的办案依据。本丛书所提炼的法律适用问题凸显典型性、疑难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性,特别适合公检法人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使用。
一、故意杀人罪
1 行为人因吸毒后产生神智异常而实施杀人行为的,应否承担刑事责任?
2 对于非家庭成员负有救助职责而拒不履行救助义务,并因此导致救助对象死亡的,是构成遗弃罪还是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罪?
3 司法实践中对故意杀人罪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应如何认定?
4 如果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出现是必然的,此时能否认为行为人持有的是一种间接故意的心态?
5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中的“不作为”?
6 如何认定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罪?
7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的主观内容以及如何区分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
8 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9 在恋爱、婚姻矛盾激化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恋爱、婚姻关系的存在能否作为量刑考量的因素?
10 行为人抛弃婴儿并致其死亡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还是遗弃罪?
11 被害人为逃避行为人的进一步伤害而跳进河里,因得不到及时救助并最终溺水而死,能否将行为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
12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别的关键点是什么?
13 在被害人有过错的情况下,故意杀人罪的量刑能否从轻?
14 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对本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能否因为真诚悔罪、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并取得被害方谅解而判处死缓?
15 丈夫长期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妻子不堪忍受杀死丈夫的,应当如何量刑?
16 行为人对被害人是否死亡存在事实认识错误的,能否影响故意杀人罪犯罪故意的认定?
17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是否一律从轻处罚?
18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绑架并杀害被绑架人的应当如何定性?
19 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故意如何认定以及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中的犯罪过失如何进行区分?
20 帮助他人自杀的,应当如何定性?
21 行为人大义灭亲的,应当如何定罪量刑?
22 在寻衅滋事过程中,寻衅滋事行为致人死亡的,能否转化为故意杀人罪?
办案依据集成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23 在过失犯罪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注意义务?
24 在过失犯罪中如何认定行为人的注意能力?
25 司法实践中如何在主观罪过上区分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26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区别是什么?
27 刑法理论上的“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的区别是什么?
28 刑法意义上的“伤害”行为与通常意义上的“殴打”行为有什么区别?
44 寻衅滋事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的行为致使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对于各行为人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
45 故意伤害罪中的“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如何认定?
46 行为人发现他人盗窃自己财物,为制止盗窃行为,开枪射击并致使盗窃行为人受伤,应定性为故意杀人罪(未遂)还是故意伤害罪?
47 区分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关键是什么?
48 行为人以故意伤害的故意持刀闯入他人住宅,被害人出于恐惧自行跳楼导致死伤,行为人是否仍要对重伤、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49 行为人因被被害人殴打过而心生怨念,持刀破门闯入被害人住宅,造成被害人受伤、死亡的伤害结果,应当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还是非法闯入住宅罪?
50 行为人被交警拦下停车检查过程中,因为惧怕被查处,加大油门行使致使交警不及躲避受伤,应当如何定性?
51 数名行为人受他人邀约,在公共场所公开堵截特定人员(行为人与被拦截人员双方并不相识)进行伤害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52 过失致人重伤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53 数行为人持钢管、铁棍等工具聚众斗殴,产生重伤结果,但由于情势混乱无法判断重伤结果为何人造成,此种情形下应当如何处理?
54 行为人持凶器追赶被害人,被害人为躲避跳入河中,行为人遂离开,被害人溺水而死行为人是否需要对被害人的死亡负责?
55 上述情形应当定性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还是故意伤害罪?
……
三、故意伤害罪
四、过失致人重伤罪
五、强奸罪
六 强制猥琐、侮辱妇女罪
七、猥琐儿童罪
八、非法拘禁罪
九、绑架罪
十、拐卖妇女、儿童罪
……
二十六 拐骗儿童罪
二十七、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