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直是传承有序,紧紧相连。在阮建芳编著的《传统与文化》中我们从思想、艺术、文化、医学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以及对现代人的影响。本书从中国思想文化、古典文学、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曲、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中华陶瓷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与文化进行了阐述,让读者从多个方面对中华传统与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传统与文化》简介: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阮建芳编著的《传统与文化》从中国思想文化、古典文学、书法与绘画、音乐与戏曲、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中华陶瓷文化等几个方面,对传统与文化进行了阐述,让读者从多个方面对中华传统与文化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儒家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
关于儒学的起源,史无定论,众说不一。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根据史料,“儒”这一名词的最早记载似乎见于《论语·雍也》。孔子在这里告诫他最得意的学生子夏说:要当就当“君子儒”,千万不要当“小人儒”。由此可见,儒名之起源应远在孔子之前。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思想,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孔子又提出“礼”的思想,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孟子,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土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主要活动在洛阳。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
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当时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P3-5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继承、创新和发展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