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中,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本书选编了她较为著名的作品,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卓越的人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海伦在她80多年黑暗无声的岁月里,将别人眼中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中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唇边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快乐。面对命运的不公正待遇,她回报世界的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她的这种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编了海伦·凯勒较为著名的作品,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卓越的人生。
接受教育
名家导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海伦因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而经常发脾气,要想摆脱这种状况就得让她接受教育。最终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的身边,并成为影响海伦一生的人。在文中,莎莉文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来教导海伦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海伦的表现如何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希望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几种单调的手势,也越发不够应用了。每当手语无法让别人了解我的意思时,我都要大发脾气。仿佛觉得有许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地抓着我,我拼命地想挣脱它们,烈火在胸中燃烧,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在地上翻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
母亲若在旁边,我就会一头扑在她怀里,悲痛欲绝,甚至连为何发脾气都给忘了。日子越来越难熬,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我每天都要发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小时就闹一次。
父母亲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在我们居住的塔斯甘比亚镇附近根本没有聋哑学校,而且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如此偏僻的地方,来教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
当时,大家都怀疑,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受教育吗?然而母亲从阅读狄更斯的《美国札记》中看到了一线希望。狄更斯在《美国札记》一书中提到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少女——萝拉,经由郝博士的教导,学有所成。
然而,当母亲得知那位发明教育盲聋人方法的郝博士已经逝世多年,他的方法也许已经失传时,她苦恼极了。郝博士是否有传人?如果有,他们愿意到亚拉巴马州这个偏远的小镇来教我吗?
6岁时,父亲听说巴尔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大夫,治好了好几个盲人。父母立即决定带我去那里治眼睛。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在火车上我交了很多朋友。一位妇女送给我一盒贝壳,父亲把这些贝壳穿孔,让我用线一个一个串起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贝壳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满足。
列车员和蔼可亲,他每次来查票或检票时,我可以拉着他的衣角。他会让我玩他检票的剪子,那时,我就趴在座位的一角,把一些零碎的卡片打些小孔,玩几小时,也不厌倦。
整个旅途中,吸引我的事层出不穷,我忙个不停,一次脾气也没有发。
到了巴尔的摩后,我们直接来到齐夏姆医生的诊所,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检查一番后,他表示无能为力,不过他鼓励我们,说我可以接受教育,并建议父亲带我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说他也许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聋哑儿童学校以及教师的资料。依照齐夏姆医生的建议,全家人又立刻启程去华盛顿。一路上,父母愁肠满腹,顾虑重重,我却毫无觉察,只是感到来来往往,到处旅行好玩极了。
……
P31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绝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海伦·凯勒(1880一1968),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出生19个月时,由于生病而丧失了视力和听力,并且变成了哑巴。
海伦6岁时,安妮·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世界,从此改变了这个盲聋女孩的命运。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习手语与人沟通,渐渐开启了走向世界的窗口。求知欲旺盛的她,战胜了身体残缺所带来的困难,坚韧不拔地努力着。为了认识这个美丽的世界,她学习多种语言文字;为了能够更直接地与人沟通,她克服听力障碍学习说话。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而且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四年的学业,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不但如此,海伦还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她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陪伴下奔赴世界各地,发展慈善事业,积极为残疾人造福。除此之外,她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生活的故事》,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她也因此而赢得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在这篇文章中,海伦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珍惜生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海伦在她80多年黑暗无声的岁月里,将别人眼中的光明当做自己的太阳,将别人耳中的音乐当做自己的乐曲,将别人唇边的微笑当做自己的快乐。面对命运的不公正待遇,她回报世界的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她的这种积极乐观、无私奉献精神感人至深。
本书选编了海伦·凯勒较为著名的作品,帮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女性,汲取她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感悟她卓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