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清怀、吕存伟先生的大作《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从这样一个典故、传说,论述出与之有关的历史、文化,也为我们从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原文化的丰满与厚重,《古代杞人的忧思——杞人忧天民俗文化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序一/1
序二 解读杞人忧天传说探究杞国历史文化/1
序三 杞人忧天寓言传说的人文思想价值/1
序四/1
概述/1
第一章 杞人忧天传说所处的地理、历史环境/9
第一节 杞人忧天传说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9
第二节 杞人忧天传说的人文历史环境/21
第二章 杞人忧天传说的基本内容/23
第一节 杞人忧天神话传说的内容/23
1.杞人忧天传说/23
2.杞人忧天传说(异文一)/25
3.杞人忧天传说(异文二)/26
4.杞人忧天传说(异文三)/27
5.高高山/27
6.高高山(异文一)/29
第二节 杞人忧天历史传说的内容/30
1.杞国的传说/30
2.杞人忧天历史传说之武公东迁/32
3.杞人忧天历史传说之杞国东迁/34
4.杞人忧天历史传说之杞桓公嫁女/36
5.杞人忧天历史传说之杞人以德报怨/39
6.莒人伐杞侵占牟娄,鲁国调停迫杞求和/39
7.武公朝鲁进贡太少,鲁以不恭讨伐杞国/41
8.惠公惧内伯姬放肆,叔姬被休死后葬杞/42
9.杞国被迫参加会盟,悼公伤心死在会上/44
10.晋人城杞诸侯会盟,鲁人恼怒降杞之爵/46
11.晋治杞田非出公义,鲁归杞田很不诚心/47
第三节 杞人忧天寓言及其传说/49
1.杞人忧天/49
2.启人的传说/49
3.气人、启人、杞人名字的由来/52
4.“杞国”名字的由来/55
5.杞人与坐井观天/55
6.杞人是如何得忧天症的?/56
7.“杞”地名的来历/57
第三章 杞人忧天传说的历史考察/59
第一节 杞人忧天神话传说的历史考察/59
一、国内外学者对“神话”概念的理解/59
二、杞人忧天神话传说形成的历史条件/61
三、杞人忧天神话传说和女娲补天神话传说的渊源关系/63
第二节 杞人忧天历史传说的历史考察/70
一、杞人忧天历史传说客观上反映了春秋初期王室衰微和诸侯
争霸及杞国积贫积弱的历史史实/70
二、春秋战国时期杞国在诸侯大国之间的辛酸遭遇/76
三、怎样看待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和杞国等诸侯小国遭受欺凌这
一历史史实/79
第三节 杞人忧天寓言传说的历史考察/81
一、杞人忧天寓言传说产生的历史条件/81
1.杞人忧天寓言传说作者列子的政治思想和主张/81
2.杞人忧天寓言传说的作者列子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83
二、杞人忧天寓言传说隐含了列子怎样的思想/87
1.杞人忧天寓言传说反映了列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
政治思想/87
2.杞人忧天寓言传说是古人对天体认识由唯神论向唯物论
转变后,对一些自然现象讨论的记录/88
3.杞人忧天寓言传说隐含了春秋战国时期杞国等诸侯小国
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生存环境的忧思以及对“小国寡民”
理想社会的渴盼/90
第四章 杞人忧天传说源发地杞国的基本情况/92
第一节 夏、商、周时期杞国的建立和灭亡/92
一、夏代杞国的建立和灭亡/92
二、商代杞国的建立和灭亡/94
三、周代杞国的建立和灭亡/96
第二节 夏、商、周时期杞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04
一、夏代杞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04
二、商代杞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07
三、周代杞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09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杞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112
一、夏、商、周时期杞国的天文历法较为先进/112
二、夏、商、周时期杞国的文化(杞文化)/113
三、杞国文化(杞文化)的特点/116
第四节 夏、商、周时期杞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118
第五章 与杞人忧天传说相关的文化遗存/128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存/128
一、杞国姓氏/128
二、民间文化习俗/131
第二节 物质文化遗存/132
一、地上文化遗存/132
二、地下文化遗存/140
第六章 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内涵/159
第一节 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特征/159
一、深厚的民众心理特征/159
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165
三、鲜明的,土特色/167
第二节 杞人忧天传说的文化内涵/169
第三节 杞人忧犬传说的保护计划和开发设想/171
一、杞人忧天传说的保护计划/172
二、杞人忧天传说的开发设想/173
第七章 杞人忧天传说对后世杞人的影响/174
第一节 杞人忧天传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功用和
影响/174
一、杞人忧天传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功用/174
二、杞人忧天传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杞人的影响/177
第二节 杞人忧天传说影响下出现的历史人物简介/178
一、夏、商、周时期杞地出现的历史人物简介/178
二、秦至晚清封建社会时期杞地出现的历史人物简介/184
三、晚清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杞地出现的历史人物简介/200
附录
附录一 与杞忧相关的诗文/233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244
后记/245
编后:探佚古杞文化传承华夏文明/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