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得最好的间谍;潜伏得最深的间谍;身份最复杂的间谍。张勇编著的《谍战上海滩》中隐秘战线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较量。本书讲述了一群中华儿女不惜牺牲,与日本间谍进行英勇斗争的故事。
张勇编著的《谍战上海滩》讲述了:抗战时期,上海名门明氏家庭三姐弟,大姐明镜是红色资本家,秘密资助中共地下党,大弟明楼表面是汪伪政府要员,又是军统特工,身份复杂;小弟明台是军统特工,代号“毒蝎”。明台与生死搭档于曼丽在上海秘密活动,暗杀汪伪政府骨干,搜集日军情报。在“粉碎计划”行动中,明台与中共地下党“锄奸”小组成员程锦云联手,成功爆破了汪伪政府运送日军高官专列“樱花号”;又联手除掉汪伪高官汪芙蕖。两人在战斗中产生了感情,机缘巧合,两人又在家族安排的相亲上见面并订了亲。明台在一次行动中发现国民党军统局与汪伪政府合作走私物资发“国难财”,对国民党心灰意冷,程锦云发展他成为中共地下党,以双面间谍身份开展活动。在“丧钟敲响”行动中,于曼丽、明台成为“死间”,于曼丽牺牲,明台历经折磨,最终用虚假情报成功迷惑了日军,为第二战区的胜利赢得了转机。在实施行动中,明家兄弟发现有间谍隐藏在家中,他们的行动处处受到监视而被敌人掌握动向,最终他们利用“反间”将日本间谍“孤狼”除掉,并及时将一批重要物资运到第二战区。《谍战上海滩》中隐秘战线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较量。
一排枪、一摊血、一个政权。上海1939年。
这是一张香港的过期报纸,随意搁在靠椅边上。舷窗外白云袅袅,霞光万道,一片绚丽夺目的仙境。
飞机的贵宾舱里坐着六七人,很安静,除了一个犹太小女孩调皮地在过道上来来回回地走,几乎没有特别的声音。
一个俊朗的年轻人,手搭在那份过期报纸上,头斜倚在柔软的沙发靠背上,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身上的领带、领带夹、皮带、袖扣无一不是精品,身上居然还有淡淡的柠檬香气。这让坐在他对面的一名正襟危坐的中年人带着一些异常的眼光审视他,年轻人也许感应到中年人目光中所夹带的一丝不屑。他不介意,他只是不时地跟那个蹦蹦跳跳、来回穿行的犹太小女孩用希伯来语交谈,小女孩笑声朗朗,青年人也是一脸柔和。
不时有穿着丝绸旗袍、充当服务员的上海小姐飘逸而亲切地走过,回眸、微笑,拿烟缸、递丝巾。有人在询问飞机到达香港的时间,服务员殷勤作答,吴侬软语间夹带着两三句英文,显得斯文有仪。
在这里,丝毫看不出此时此刻,中国大地上正被一片血火横飞的天空笼罩着。
一名服务生推着餐车走过来,殷勤地询问客人们的需求。小女孩的父亲用蹩脚的中文把女儿喊回自己的位置。
明台此刻才坐直了身子,中年人的眼光略微瞄了瞄他,觉得对面这个风流少爷的确长得似一块蓝田美玉,虽然无一语交流,对视之下,却觉得一见如故。
“先生需要什么?”服务生俯身询问。
明台示意对面的中年人:“您先来。”
中年人声音很低沉,说:“红酒。”
服务生点头:“好的,先生。”他的目光转向明台,“您一样吗?”
明台说:“我喝香槟。”
“好的。”服务生动作麻利地开启了香槟,给明台倒了一杯。明台的眼光敏锐地盯着服务生的手,服务生打开餐车柜门,从里面拿出一瓶红酒。他手指略微颤抖,很快就用开瓶器打开一瓶红酒,给中年人倒了一杯。中年人接了过去。
服务生低声说:“先生们慢用,很快送餐点过来。”他的手紧紧握住餐车把手,身体僵硬地转身。刚要起步,明台说道:“你这酒里怎么会有玻璃碴啊?”
中年人抬眼看看明台,又看看自己面前的这杯酒,他不动声色。
服务生僵硬地转过身子,赔笑说:“先生在说笑话吧,哪里会有玻璃碴呢?”
明台忽然表现出一副公子哥的肤浅蛮横相,说:“你说没有?你当着本少爷的面喝了它。”
中年人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
服务生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他说:“好的,先生。”一双手伸过来取酒,就在手指与香槟酒杯接触的一瞬间,他听到了明台轻描淡写的一句话:
“不是我这杯,是他这杯。”
服务生脸色陡变,豪华客舱里瞬间站起三名穿中山装的男子。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