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达编著的《感恩尊师故事》选取青少年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内容,每个故事结尾都有一个“大启发”,以加深对故事思想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当前形势,告诉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对于他们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我们相信这些有趣的故事一定会使青少年激动、入迷。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的榜样也将会给青少年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影响终身。
王琳达编著的《感恩尊师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一定会使同学们激动、入迷。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表现的美德,更会给同学们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在成长之路上会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并影响终身。
《感恩尊师故事》是一本青少年阅读的品德教育书籍。
东汉时期的广汉郡,有个女子叫庞氏,她嫁给了同郡的书生姜诗。姜诗是个大孝子。非常孝敬母亲,所以庞氏对她的婆婆也十分孝顺。庞氏发现婆婆不喜欢喝井水,爱喝江水,她就天天跑到离家好几里路远的江边打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从没有间断过,婆婆对她的这片孝心特别满意。有一天刮大风,庞氏又去江边打水.当她打完水往回走的时候,风越刮越大。卷起了大量沙尘。沙子吹得她睁不开眼睛,而她的两大桶水本已经很沉重,现在又顶着大风沙,更加寸步难行了。尽管这样,庞氏还是坚持着一步步往前挪。
她走了很长时间,有好几次想放下水桶回家,但她一想到婆婆在等水喝,就没有这样做。等庞氏到家时,婆婆已经口渴好久了,姜诗也不问问妻子为取水所吃的苦,反倒认为庞氏耽搁的时间太长,让母亲等了那么长时间.将庞氏赶出了家门。
庞氏虽然受了委屈,但并没有因此怨恨婆婆。她还在寻找机会尽孝心。她没有回娘家去,而是住在了邻居家里,日夜纺纱织布,再将布卖了,换成钱,买回鱼和猪肉。烧好之后,庞氏自己不好意思给婆婆送过去,就央求邻居代劳。庞氏还再三嘱咐邻居不要说是她让送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婆婆感到很奇怪:“怎么邻居总给我送鱼肉吃呀?,,于是,婆婆拉住邻居问个不停,邻居刚开始不愿意说,但经不起再三盘问,只好说了实话: “我家的日子怎么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哪里会有钱总买鱼肉送给你吃呢?这些鱼肉呀,都是你那个被赶出门的媳妇天天不停地劳作,纺纱织布换来的,还是她自己亲手做好了,让我拿给你的。”
婆婆听了这些话后,感动得直掉泪,同时也认识到是自己的儿子错怪庞氏了,赶紧让儿子将庞氏接回家。此后,庞氏对婆婆更加孝顺,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多年后,庞氏的儿子长大成人了。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天天教育他要孝敬老人,所以庞氏的儿子对母亲和奶奶都十分孝顺,经常代替母亲去江边给奶奶打水。但是有一天却发生了意外,庞氏的儿子去江边打水的时候,不小心跌入江中淹死了。庞氏知道后,悲痛欲绝,但她第一个想到的又是年迈的婆婆,因为婆婆和孙儿的感情特别好,若知道孙儿死了,肯定会伤心的。于是庞氏就强忍住悲痛,瞒着婆婆,尽量不让自己在婆婆面前流露出伤心的表情。她告诉婆婆孩子到外地求学去了,短时间内不会回来。可她却经常跑到江边,独自一个人望着江水流泪。
当地的人们把庞氏的孝行传为佳话,并广为流传。东汉末年的统治者腐败无能,官员贪赃枉法,社会一片混乱,农民纷纷造反起义,庞氏家乡这一带活动着一支农民军。有一天,一队农民军经过庞氏所住的村子,他们听到当地百姓说了庞氏孝敬婆婆的事迹,深受感动,于是就相互告诫,不要去打扰这户人家。
当时村里正在闹饥荒,这支军队知道庞氏一家肯定也没粮吃,还派人给他们送来了米、肉等食物,帮助他们平安地渡过了难关。P60-62
为了配合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编辑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丛书》。本丛书是从博大久远的五千年历史中精选的二百多个具体主题,配上二百多幅精美插图,生动地再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流光溢彩的人物形象和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谐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伦道德的培养,提倡仁爱助人、敬老爱幼、学会感恩、孝顺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等美德;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推崇精神道德的价值;现在又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都是今天加强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
我们根据时代的需要,把传统美德与改革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法制观念等现代意识结合起来,赋予中华传统美德以新的内容,以达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本丛书所辑的故事,选取青少年易于接受、便于理解的内容,每个故事结尾都有一个“大启发”,以加深对故事思想内容的理解,并结合当前形势,告诉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这对于他们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我们相信这些有趣的故事一定会使青少年激动、入迷。故事的情节和主人公的榜样也将会给青少年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并影响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