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有丰富的传统剧目,优美的音乐唱腔,独特的艺术风格,地方色彩鲜明的舞台美术。脸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特定人物的面部化妆程式,是表现人物的艺术手段。经过300多年的积累,奠定了它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功能。它的出版,对传承上党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过去上党梆子演戏,除花脸打脸、旦角涂脂抹粉外,生角(包括小生)是不化妆的,均是本色面皮,戴一顶网子,把眉吊起来就穿戴登场,致有“黄皮生”、“麻子生”、“黑脸生”雅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戏剧改革,上党梆子和别的剧种一样,所有剧中人包括龙套、小军都统一化妆,施粉涂丹、勾眉画眼,改自然人为剧中人。广义地说,这是脸谱化运用于所有剧中人的一种手段,使戏曲的特征更加突出,所以凡剧中人脸上均有“谱”。这本脸谱集既反映了它的实用性,也有美感欣赏性,是研究上党梆子艺术的宝贵资料。在编纂时,对一些重点角色的传说、标志的象征、有关方面作了记述,还保存了老艺人部分手稿,同时还选录了几个古代脸谱、面具,以供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