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所著《菜根谭(足本典藏)/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辞藻优美,言简意赅,通过洞察人生百态来点化世间万事。它是囊括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书中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
洪应明所著《菜根谭(足本典藏)/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的表白。《菜根谭》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等,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这万紫干红的百花园中,《菜根谭》是其中瑰丽无比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久居山林的隐士洪应明所作。该书作者的生平,史籍未有详细记载,只是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二十八·子部·小说家存目》中,收有洪应明的另一部著作《仙佛奇踪》中,谈及作者时有寥寥数语:“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其里贯未详。”因此,可以推断,该书作者洪应明其名在当时不彰于世。
《菜根谭》书名的由来,一说取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一说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一说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于孔谦语)。凡此种种,宗旨只有一个,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自诚取“菜根谭”为名,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他希望世人放弃互相倾轧之心,在清苦历练之中修身养性,敦品厉行。
《菜根谭》原作采用语录体形式,分上、下两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共计三百六十条。每条均由排比或对仗的短句组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便于理解,又易诵读。书中的处世警句来源丰富,既有作者自己的心得体会,又有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典名句、俗语谚语中演化而来的精彩文句,辞藻秀美,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菜根谭》的内容涉及广泛,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其间有仁语义语、持身涉世、隐逸显达、迁善介节、禅机旨趣、学道见道等语”。全书以道德修养为核心,把修身养性作为基本原则,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个人修身、齐家,世间万象作全面阐述。
《菜根谭》所反映出的作者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儒、释、道三者的有机合一,既有感慨时局之悲凉而生隐逸的思想,又有害怕世途之险恶,欲求全身的对策;还有胸怀远大的抱负,不肯与污浊同流的自警自策。它的主要思想基调应该是积极的。它以佛家的“世出世间”,融通儒家的“经世致用’’和道家的“趋利避害”,表现出一种中正而圆融的人生态度。《菜根谭》在读,也在悟。人们只有平心静气地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出平凡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刻的、丰富的人生真谛。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对《菜根谭》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编排,并对原文进行了注释,附有译文和解评,并收录了大量有关指导阅读的感悟文章。相信读者通过阅读《菜根谭》,能对人生、人性有进一步的理解,真正悟出其中的精髓,提高心智,领略生命的意义,挖掘生活的乐趣,缓解生活的压力,活得更加丰富多彩。当然,用今天的眼光看《菜根谭》,就会发现书中有些言论过于消极、颓废,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所以,读者要取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古为今用。本书主编陈君慧女士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讲师、古代文学博士。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