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德华编著的《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合理性研究》试图从对当前的研究困境的一般性阐述出发,力求从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范式这一深度寻求相关理论的新资源,并期望借助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对已然受到我国个别学者称赞的英美和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主流性因果关系理论的方法和路径进行比较研究。
童德华编著的《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合理性研究》是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学术文库之一,《刑法中客观归属论的合理性研究》讲述了:客观归属理论的发展具有较为深刻的社会知识和法学知识基础。风险社会理论影响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论,也促进了客观归属论的研究。后现代法哲学主张放弃“主客体图式”,评价的目标要从对事实的“真”的认识转移到从事实到文本的关联方面。这提出了共识性刑法理论的要求和合理性诉求。这要求刑法体系在开放中完成程式化转向。在罪责并立的模式下,客观归属是一种涵摄问题的方式,而责任是一种规范的评价内容。现代客观归属判断关注的是危险制造和危险在构成要件的规范保护目的范围内实现两方面的内容。危险制造判断以危险增加原理为根据,危险在规范保护目的范围内的实现重视规范的保护目的理论,根据各种条件介入的方式进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