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社会调查教程》(第四版)的配套用书。全书分为八个专题,主要包括如何检索、整理、引用文献,怎样采集网络文献和进行网络调查,如何进行深度访谈,怎样听取受访者的回答,如何加强非言语语言交流,怎样应用SPSS软件搞好统计分析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各级党校、各类干校有关课程的辅助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党政机关干部、社会科学研究者、企事业单位调研人员、社会工作者组织和领导社会调查课题的指导用书。
专题一 怎样搞好抽样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基本知识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程序
(二)非随机抽样及其方法
(三)随机抽样及其方法
三 经验与实例
(一)两对基本概念问题
(二)界定调查总体问题
(三)编制抽样框问题
(四)两个抽样方法问题
(五)非抽样误差问题
四 焦点评析
(一)科学界定调查总体
(二)实事求是地编制抽样框
(三)认真贯彻随机原则
(四)努力控制非抽样误差
五 相关链接
(一)选择回答人方法简介
(二)野值、极值的判别与处理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二 如何检索、整理、引用文献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基本知识
(一)文献的概念
(二)文献的特点
(三)文献的功能
(四)文献的类型
三 经验与实例
(一)文献检索
(二)文献整理
(三)文献引用
四 焦点评析
(一)文献检索
(二)文献整理
(三)文献引用
五 相关链接
(一)常用检索文献的网址
(二)常用网上书店
(三)常用核心期刊要览
(四)常用计算机型文献阅读器
(五)常用学术论坛网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三 怎样采集网络文献和进行网络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网络文献采集
(一)什么是网络文献
(二)网络文献的检索
(三)网络文献的获取
三 网络调查
(一)网络调查的概念
(二)网络调查的类型
(三)网络调查的一般步骤
(四)网络问卷调查注意事项
(五)网络调查的优点和缺点
四 焦点评析
五 相关链接
(一)互联网
(二)万维网
(三)Access简介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四 如何进行深度访谈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知识和经验
(一)深度访谈概述
(二)深度访谈的准备
(三)深度访谈过程
(四)深度访谈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对深度访谈的评价
三 案例简介及点评
(一)案例简介
(二)案例点评
四 焦点评析
(一)研究者的角色问题
(二)研究结论的推论问题
(三)深度访谈中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五 相关链接
(一)参与观察
(二)群体深度访谈
(三)民族志法
(四)口述史法
(五)叙事研究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五 怎样听取受访者的回答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知识
(一)“听”的内涵
(二)“听”的技巧
三 实践经验
(一)做好充分准备
(二)尽量减少障碍
(三)应对不会表达的受访者
(四)注重细节
四 案例简介及点评
(一)案例简介
(二)案例点评
五 焦点评析:怎样“听”出真实意思
(一)避免主观错误
(二)发现不真实回答
六 相关链接:提高记忆效果
七 思考问题
八 推荐书目
专题六 如何加强非言语语言交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知识
(一)定义
(二)类别
(三)特点
(四)功能
(五)意义
三 经验与实例
(一)场景
(二)服饰
(三)表情
(四)姿势
(五)动作
(六)副言语
(七)功能性发声
四 焦点评析
五 相关链接
(一)触摸
(二)界域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七 怎样应用SPSS软件搞好统计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知识与经验
(一)SPSS软件及其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
(二)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
(三)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及在SIJSS软件中的相关操作
(四)单变量统计推断及在SPSS统计软件中的相关操作
(五)双变量统计分析及在SPSS统计软件中的相关操作
三 案例简介
四 焦点评析
(一)定义变量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变量类型与变量测量层次的区分
(二)多选题编码的方法
(三)对输出表格的编辑
五 相关链接:SPSS常用菜单中英文词汇表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
专题八 如何撰写学术性调查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一)学术性调查报告的结构
(二)学术性调查报告的撰写
三 案例简介及点评
(一)案例简介
(二)案例点评
四 焦点评析
五 相关链接:如何撰写应用性调查报告
(一)标题
(二)导言
(三)主体
(四)结尾
六 思考问题
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