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像是唤也唤不醒的噩梦,接连不断的余震更使得惊险画面一再出现,一再重创我们的心……这次地震灾害,对大多数身在地震灾区的人而言,无疑是个梦魇,许多人在一瞬间就得面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亲人遇难,家园被毁,甚至自己也在灾难中受伤……在这样的伤痛中,除了要好好安顿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外,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帮助亲友治疗心理的创伤,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
这本小册子告诉你,如何使自己走出灾害带来的心理困境,如何帮助你的家人、朋友、学生、邻居走出心理困境。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除了灾难带来的生理创伤,更严重、更长久的伤害,在我们内心。
无论是专业人员想帮助那些受创的心灵,还是伤心的人们自助,都需要心理学专业的指导。这本小册子就是为那些遭受灾害的人们抚平心灵的创伤而编写的。书中汇集了心理救助方面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灾区民众以及心理救助人员有所帮助。
成人篇
惊天动地的“5·12”地震灾难发生后,救死扶伤,安置灾民,以及各项灾后重建的工作已在全国人民不分你我的全力援助中展开。与此同时,另一项同样重要的或者更重要的任务,也已悄悄拉开序幕,有待更多专业工作者的爱心奉献——那就是针对所谓“创伤后应激障碍”开展心理辅导。
不只儿童和青少年有心理适应的困难,成人的哭泣、呆滞的眼神,对未来的茫然,凡此种种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方式。
什么是创伤
统计显示,人口中有70%以上的人都可能遭遇过一次足够称得上为创伤的事件。而所有的人只要经历过重大创伤事件,都有可能产生一些相关的心理方面的问题。经历下面的一些创伤事件,则个体更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
战争——暴力与死亡影响了士兵和平民,尤其那些经历折磨或当战俘的人。
强奸和乱伦——这两种情境下都表现为一种无助与恐惧,尤其当受摧残的是儿童时。
儿童受虐——儿童可能会认为自己就应该受到摧残。
内乱——受害者或目睹惨状的儿童的恐怖感。
自杀或谋杀——生还者可能会感到愤怒与无助。
交通事故——这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惨剧,可能会伤及许多人。那些生还者可能会自责自己为什么要活下来。
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飓风等——这些事件可能会摧毁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生活,让人们感觉到无奈。
紧急事件处理人员,如消防员、警察、护理人员——这些人目睹着恐怖的场面,并从情感上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他们还不得不天天目睹这些内容。
从以上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可称为创伤的事件是非常多的,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遇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的发展与成长其实也是在经历创伤,然后在克服它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这次大地震,不论是对经历灾难的人们,还是对参与救援的人们来说,都是一次非常大的创伤事件。
经历创伤,我们会怎么样
经历创伤会使人的观念发生改变
原以为这些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随时可能发生。
原以为世界是很安全有序的——无法预料。
原以为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善有善报,对人有基本的信任——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
这些信念的改变可能会导致人们近期和远期的心理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实际上是灾害发生后几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应,通常持续几小时到几天便迅速恢复,但心理社会干预十分必要。
应激源可以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创伤体验,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罪犯的侵袭、被强奸等对个人安全或尊严的严重威胁,也可以是个人社会地位的急骤改变,例如同时丧失多位亲人或家中失火。
身体健康状况差的人更容易发生急性应激障碍。典型的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轻度意识模糊、注意阈限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不知道自己在哪里、现在是什么时间,不认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也有可能发生逃跑、神游、行为盲目。常存在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等植物神经紊乱症状。这些表现多在2-3天内消失,若应激因素逐渐消失,症状在3天后会变得轻微。急性应激障碍的人在恢复正常之后,对于当时的情况常常会有部分或完全的遗忘。
…… P5-P8
公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像是唤也唤不醒的噩梦,接连不断的余震更使得惊险画面一再出现,一再重创我们的心……这场梦让我们失去了许多,我们也不断在其中嘶喊着、煎熬着,但这终究是一场要醒来的梦!
这次地震灾害,对大多数身在地震灾区的人而言,无疑是个梦魇,许多人在一瞬间就得面临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亲人遇难,家园被毁,甚至自己也在灾难中受伤……在这样的伤痛中,除了要好好安顿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外,如何调适好自己的心理帮助亲友治疗心理的创伤,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因为,在重大灾难之后,人们从危险的环境中逃离出来,来到较为安全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这往往也是人们需要面对的漫长痛苦的开始。
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帮助自己或亲友走过这段内心痛苦的旅程,是我们要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