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总结了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程教研组的教学实践,结合现代材料力学多层次教学的要求,本着节约学时数、精练教学内容的目的,形成了本教材的材料力学基本教学内容和提高专题两部分。基本教学内容部分适合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充分了解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其中不再包含斜截面应力、应变能、超静定问题、弯曲中心等较难理解的内容。其他专题如能量方法和简单超静定问题等内容单独成章,既可提高教学效率,也方便教师根据需要加以选用。
本教材根据高等学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学时范围:48-100学时)编写,适用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等相关专业多、中、少学时数的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教材内容包括:绪论、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梁的位移、构件连接的实用计算、简单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分析、强度理论、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方法、动荷载、交变应力等十五章和附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3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2-1 概述
§2-2 拉(压)杆的内力
§2-3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4 拉(压)杆的变形和位移
§2-5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6 应力集中
§2-7 强度计算
习题
第三章 扭转
§3-1 概述
§3-2 外力偶矩计算扭矩及扭矩图
§3-3 薄壁圆筒的扭转
§3-4 等直圆杆的扭转
§3-5 圆杆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3-6 矩形截面杆的扭转
§3-7 圆杆的极限扭矩
习题
第四章 弯曲内力
§4-1 平面弯曲的概念
§4-2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4-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4 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5 平面刚架和曲杆的内力
习题
第五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
§5-2 横力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梁的合理截面
§5-3 梁的切应力及其强度条件
§5-4 梁的极限弯矩
习题
第六章 梁的位移
§6-1 概述
§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6-3 用叠加法求梁的位移
§6-4 梁的刚度条件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习题
第七章 构件连接的实用计算
§7-1 概述
§7-2 剪切、挤压的实用计算
习题
第八章 简单超静定问题
§8-1 概述
§8-2 拉压超静定问题
§8-3 装配应力和温度应力
§8-4 扭转超静定问题
§8-5 简单超静定梁
习题
第九章 应力状态分析
§9-1 一点处的应力状态
§9-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9-3 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9-4 应力和应变间的关系
§9-5 平面应力状态下由测点处的线应变求应力
习题
第十章 强度理论
§10-1 强度理论的概念
§10-2 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
§10-3 莫尔强度理论
§10-4 强度理论的应用
习题
第十一章 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与组合变形
§11-1 概述
§11-2 非对称截面梁的平面弯曲弯曲中心
§11-3 斜弯曲
§11-4 拉伸(压缩)与弯曲截面核心
§11-5 弯曲与扭转
§11-6 纵弯曲
习题
第十二章 压杆稳定
§12-1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12-2 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12-3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经验公式及压杆的稳定条件
§12-4 钢压杆的极限承载力
习题
第十三章 能量方法
§13-1 概述
§13-2 杆内的应变能
§13-3 卡氏定理
§13-4 超静定问题
§13-5 单位力法
§13-6 功的互等定理
§13-7 虚功原理
习题
第十四章 动荷载
§14-1 概述
§14-2 动静法的应用
§14-3 构件受冲击时的近似计算
§14-4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习题
第十五章 交变应力
§15-1 交变应力的概念
§15-2 金属疲劳破坏的概念
§15-3 材料的疲劳极限及其测定
§15-4 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15-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强度校核
§15-6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习题
附录Ⅰ 截面的几何性质
§I-1 截面的静面矩和形心位置
§I-2 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
§I-3 平行移轴公式
§I-4 转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习题
附录Ⅱ 型钢规格表
习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