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是否属于人治?法治是否排斥信访?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体系中,社会冲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现实问题。法治并不排斥信访,信访也不必然是人治。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国家中,即使我们已经走向了法治,信访作为公民的权利表达机制相信在法治中仍有自己的位置。
本书通过分析一位中国西北农村的普通百姓,在长达十几年的上访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基层信访状况的画卷。
中国信访制度在了解民情,化解矛盾、解除民忧、公民监督和提供决策参考信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之于民众而言,信访是权利表达方式;之于国家而言,信访又是一个权利表达机制。公民的权利表达不同于利益表达的关键在于表达内容的差异,权利是法律化的利益,使得权利表达本身要较利益表达更为明确和具操作性。
侯玉宝作为中国西北农村一个普通的百姓,在长达十几年的上访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清晰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基层信访的画卷。通过对侯玉宝整个上访过程的回放和展望,我们看到的是基层政府夹在信访者和上级机关之间的两难境地,观察到群众权利诉求得不到满足的过程。一个正常的权利表达方式慢慢地在这样的虚耗中转向了过度,最终异化为一种不可欲的过分要求。当信访行为发展到极端时,无论是信访者还是政府,都不是赢家。